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
这种动物的皮肤又湿又黏,但并非绝不透水。
它们小时候用鳃呼吸,成年后鳃就消失了,用肺呼吸。
由于两栖动物的肺很小,需要利用潮湿皮肤来进行辅助呼吸,因此成年的两栖动物需要呆在潮湿的地带。
它们的食物也从水生植物而转为昆虫或小动物。
这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鲵为代表。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不能在咸水中生存,它们都是变温动物,体温能变得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不多。
两栖动物最初的名称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两种生存方式”。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确定两栖类动物是由鱼类进化而来。
最初,一些鱼演化出肺,这样它们就可以直接呼吸空气,然后鳍演化为脚,使它们从水中迈向陆地 很多人对两栖动物的概念有误解,以为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的动物”,这是不准确的。
比如,有不少鳄类和龟类就是“水陆两栖”的,但他们属于爬行动物。
也有一些真正的两栖动物或是终生生活在陆地上,或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并不“两栖”。
那么,什么是两栖动物呢? 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卡罗勒斯.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是这样描述两栖动物的:“这是一些污秽和讨厌的动物……它们有着冰冷的身体、暗淡的体色、软骨的骨架、不洁的皮肤、难看的外表、不停转动的眼睛、难闻的气味、刺耳的叫声、肮脏的栖居地以及可怕的毒液……因而造物主没有尽力去造出太多的这种动物……”不知林奈博士为什么对两栖动物有如此多的敌意,但他的描述的确反映出这类动物的一些特点,如变温、骨骼中有较多的软骨成分、种类稀少等。
另外,它们的毒液、体色和气味等,多是为了抵御或躲避敌害所具有的特征。
两栖动物是一种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它们皮肤的腺体发育,而缺少其他四足动物特征性的鳞片、羽毛和毛发等表皮结构。
其实,两栖动物的名称就说明了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称“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
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有尾巴,并用鳃呼吸,而它们的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尾部消失。
这个发育的过程叫“变态”,是这类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现生两栖动物的皮肤薄而裸露,没有鳞、毛或羽覆盖,皮肤腺体发达。
它们大多用肺呼吸,但有的水生种类终生用鳃呼吸。
它们的卵没有硬质的卵壳,多数产在水里或潮湿的环境中。
两栖动物一般是昼伏夜出,并以冬眠度过寒冷季节。
但也有一些种类习惯于在白天活动,如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许多种体色斑斓的小青蛙--毒箭蛙,它们都是有毒的蛙类,从来不怕敌害的捕食。
当地 74b 的土著印第安人常用它们皮肤的分泌液制作带毒的箭头去狩猎,其毒性十分厉害,可以见血封喉,毒箭蛙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