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怎么读 拼音(蚬怎么读)

导读 蚬(蚬)xiǎnㄒㄧㄢˇ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另...

蚬(蚬)xiǎnㄒㄧㄢˇ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

肉可食,壳可入药。

亦称“扁螺”。

另外: 《广东新语》云: 白蚬多生于雾。

每年春暖,白雾弥空,蒙蒙霈霈之中,土人知为白蚬落也,名落蚬天。

白蚬者雾之屑也,雾白者曰南雾,南风之雾也。

白蚬以春雾而生,以冬南风而熟,皆宜暄暖,若天盛寒则瘦矣。

《广东通志》也说: 番禺海中有白蚬塘,自狮子塔至西江口,凡二百余里,皆产白蚬。

岁二三月,南风起,雾气蔽空,辄有白蚬子飞落,微细如尘。

然落田中辄死,落海中得咸潮之力乃生,秋长冬肥,积至数丈乃捞取。

蚬有黄自黑三种,生在海中的色白,生在沙里的色黄,生在河泥里的色黑。

黄蚬就是农历过年时所卖的“发财大规”,又名黄沙蚬。

黑蚬最贱。

味道最好的是白蚬,它的壳薄而且自,所以称为白蚬。

连壳用油炒,加一点辣椒酱,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

蚬的样子像是小的蛤蜊,又像宁波人爱吃的毛蛐,不过毛蚶壳上有高低的瓦楞纹,蚬壳则是扁圆光滑的。

香港海边到处有蚬。

从前九龙城海边未曾扩充为飞机场时,那边有一片很浅的泥沙滩,从宋主台脚下一直伸至海中,每当傍晚潮退时,附近田家的孩子们总喜欢赤了脚到泥滩上去摸蚬。

蚬是穷人的食品,所以你在酒楼上是吃不到蚬的。

海边居民和水上人家,差不多将蚬当作是主要的肉食,因为他们有时连小鱼也吃不起。

渔民相信春天下雾落蚬的原因,我想乃是由于潮湿而燠暖的雾气在春天宜于许多生物的滋长,因此蚬有了雾气便容易繁殖。

广东乡下人有句谚语:“饥螺饱蚬”,说是海边和河里螺多则荒年,若是舰多则收成一定好。

可见如果这年春天多雾,不仅白蚬会繁殖,就是农作物和其他东西也会繁殖的。

蚬又有咸淡水之分。

它们也像蚝一样,有一定集中繁殖的地点,称为蚬塘。

从前广东的地主们就视海滨和边河的蚬塘为自己的财产之一,每年重价佃给人家取蚬图利。

蚬的盛产季节,除了剥取蚬肉供食用以外,因为价廉,广东乡下人还用它来喂鸭和充蔗田的肥料。

秋冬之交,海边有一种野鸭,专以蚬为食料,非常肥美,被称为蚬鸭。

除了白蚬黄沙蚬之外,广东海中还出产一种有名的蚬,名金铰蚬,又名金口蚬。

据说在南汉时代曾被刘鋹列为御食,禁止民间采集。

又有一种无耳蚬,出在韦涌,则是同南宋末年的小皇帝有关的。

相传陆秀夫奉了帝昺来到韦涌,当地渔人进蚬,帝昌食而美之曰:“惜不令其无耳”。

于是韦涌出产的蚬从此便无耳。

后来那个进舰的渔人封了官,死后配祀将作大匠梁公庙中,称为蚬子丈人云云。

这是传说,未必可靠。

因为帝昺就是后来陆秀夫负在背上在崖门一同投海的那个小皇帝,他不过是个褪褓小儿,未必会懂得吃蚬的。

因了这个南宋小皇帝曾在九龙大屿山以及广东滨海一带流亡过,所以,这些地方关于他的传说特别多。

广东还出产一种比蚬较大的介类,本地人称之为(虫雷),据说闻雷则生,所以称为(虫雷)。

(虫雷)同蚬蚝一样,都可以“种”的。

种(虫雷)的海滨地方名为蝠田,番禺一带最多。

(虫雷)在冬天最肥,采(虫雷)的人在泥滩上用脚向泥中摸索,碰到有(虫雷)就拾起来,谓之踢(虫雷)。

广东人吃蝠喜欢先将(虫雷)肉起出来,同其他的配料啄在一起,然后再酿入(虫雷)壳内,蒸熟了吃,称为酿(虫雷)。

这是乡土食品,据说以新会最有名。

以前香港就有一家小食品商店,有特制的家乡风味的酿(虫雷)出售。

除了(虫雷)以,蚬肉也可用这方法起出来制成酿蚬。

与蚬(虫雷)相似的蚶,被宁波人视为珍味的,广东人则很少吃。

近来香港上海店里出售的蚶子,号称宁波毛蚶,其实是从潮汕近地运来的,所以价钱不贵。

蚶子是用滚水一烫就生吃的。

不知怎样,广东食家可以吃鱼生,对于鲜血淋漓的蚶子却不感兴趣。

其实,惠潮一带有蚶田,出产蚶子很多,旧时称为天脔,因为可以生吃不必烹调,滋味很甘,所以称为蚶子。

可见广东有些地方也是喜欢吃蚶的。

蚬一类的东西,在滨海一带地方多而价廉,味道却鲜美,可说是穷人的口福。

但旧时连这样贱价的东西也吃不起的人尽有。

广东从前有名的“清官”何经有一个笑话,据说他罢官乡居,门前有卖蜕的经过,偶思食蚬,可是探囊无钱,夫人嘲之曰,何不书“清”字售之,何大笑而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