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年代后盛行于西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基本特点:存在主义文学最初是作为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象阐述而出现的,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其基本主题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揭示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主张人的自由选择。
在特定的虚构的境遇在表现人物,展开情节,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其本质。
注重介入生活,贴近生活,作品富有真实感,如同实地拍摄一样地展示生活内容、集美丑于一身。
加强戏剧冲突,尤其注重表现人在选择与存在二者之间的痛苦的心理冲突。
结尾往往出人意料,意味深远,成为阐述问题的核心所在。
存在主义思潮流派,对后现代主义 其他文学流派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代表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让一保尔·萨特(1905~1980),阿尔贝·加缪(1913·1960),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等。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
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1942),描写莫尔索对一切都无所谓,甚至对死刑都等闲视之的生活经历。
以他的冷漠、局外人生活态度,表现世界存在的荒谬性,及其人物对世界秩序的精神不安与绝望心理。
《鼠疫》(1947)是加缪的顶峰之作。
通过鼠疫流行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表现重大的人生哲理。
成功塑造了里厄医生这样一个与鼠疫,即与法西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正面人物形象,展示世界存在的荒谬与罪恶,人类充满危机和无尽的灾难,只有选择正义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
波伏瓦的代表作品有《女客人》(1943)、《大人先生们》(1954)。
其他具有明显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家有:美国的诺曼·梅勒(1923~)、索尔·贝娄(1915~),法国的雷蒙·盖夫(1905~1954)、莫里斯·梅尔洛—蓬蒂(1908~1961),英国的戈尔丁(191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