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方面的发展(中国军事发展史)

导读 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

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民战争。

这就决定了我军陆战型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结构模式。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我军的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突出。

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力量结构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信息火力配套。

未来战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但最终将经历火力信息战—信息火力战—信息战的演变过程。

二是多维力量一体。

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空、地、海、天、电多维力量联合的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网络战力量与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

三是战略机动力强。

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在战场透明、打击精确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环境下已严重滞后,将逐渐被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机动式力量部署所取代。

战略投送特别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体战略力量的效能。

军事高技术加速发展使我军武器装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战争舞台上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是武器系统的一体化能力显著增强。

覆盖空、地、海、天、电的C4 ISR系统将信息化作战平台与精确打击的智能化火力紧密结合起来,使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了信息火力一体,达成作战效能的倍增。

二是攻防能力呈现配套和兼备的发展趋势。

由开始注重发展导弹等进攻型武器,转变为强调发展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

特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在进攻性武器装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都开始积极研发反导防御系统。

各国发展的很多单一武器也体现出攻防兼备的趋势。

三是机动装备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

规模投送和远程投送的机动装备地位崛起,载运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

核潜艇能够绕地球数周航行。

飞机飞行的速度达到3倍音速,战斗机的航程超过5000公里,战略轰炸机超过1.6万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机等装备可以跨洲际甚至全球投送。

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武器装备发展进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领域。

武器装备发展的迅猛势头使我军武器装备更新的形势非常严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