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鹿保护区(白唇鹿)

导读 5月23日,一头白唇鹿在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觅食。   近年来,西藏林业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白唇鹿,使白唇鹿数量有明显的增加。...

5月23日,一头白唇鹿在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觅食。

  近年来,西藏林业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白唇鹿,使白唇鹿数量有明显的增加。

白唇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 别 名 岩鹿、白鼻鹿、黄鹿 学 名 Cervus albirostris 英文名 white-lipped deer 鹿 科 Cervidae 分 布 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Gervus albirostris),偶蹄目,鹿科,鹿亚科,鹿属。

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唇鹿又名黄鹿,白鼻鹿,因其角叉的分叉处特别宽扁,故也称做扁角鹿。

该物种为大型鹿类,体重在200公斤以上,体长1.55米至1.9米,肩高1.2米至1.45米,臀高1.15米至1.35米,站立时,其肩部略高于臀部,雄鹿具茸角,一般有5叉,个别老年雄体可达6叉,第二叉离眉叉远,雌鹿无角,鼻端裸露,上下嘴唇,鼻端四周及下颌终年纯白色。

白鹿鹿的毛被及色调在冬夏有差别。

冬季毛被厚,毛略粗而稍有弹性,毛形直,毛尖处稍弯曲,通体呈现一致的枯黄褐色,胸腹及四肢内侧乳白或棕白色,四肢下端棕黄浅褐色,臀斑黄白色;夏季毛被薄而致密,通体色调多变异,有褐棕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等,臀斑棕色或黄棕色。

出生鹿羔毛被柔软,在浅棕色的体背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

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在3500米以上,活动上限达5100米,在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外围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

白唇鹿姿态优雅,喜群居,除交配季节外,雌雄成体均分群活动,终年漫游于一定范围的山麓、平原,开阔的沟谷和山岭间。

主要在晨、昏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卧伏于僻静的地方休息、反刍,在气温较高的月份,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地区,9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又慢迁往较低的地方生活。

受到惊吓时,雄鹿往高处跑,而雌鹿则向较低处跑。

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是白唇鹿的主要食物,但随着栖息环境的不同,其食物比例和成分也有所改变。

白唇鹿每年繁殖一次,秋末交配,翌年夏季产羔,在交配季节,雄鹿之间争偶激烈,经常有茸角被碰断的现象。

雌鹿3岁即可参与繁殖,而雄鹿一般要到5岁才能参与交配。

每年长茸、脱角一次。

白唇鹿浑身是宝,所以从历史上就是被人狩猎、捕杀的对象。

目前分布区都有半野生养殖,野生白唇鹿数量不多。

门: 脊椎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鹿科 藏名音译:夏瓦曲呷 主要特征:白唇鹿的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

体长约2m,体重250kg左右。

头骨泪窝大而深。

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故名“白唇鹿”,为我国特产动物。

成年雄鹿角的直线长可达1米,有4~6个分叉,雌性无角。

蹄较宽大。

通体呈黄褐色,臀斑淡棕色,没有黑色背线和白斑。

分布:中国的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东部,昌都地区和林周、加查、墨竹工卡、江孜、工布江达、桑日等地)、四川等地。

习性及生境: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500-5200m。

多活动针叶林上缘的灌丛和高山草原带。

结小群,日行性,无定居。

耐饥寒,善攀爬,有季节性垂直迁徙。

它们宽大的蹄子利于翻山越岭,作长途迁移。

粗硬的毛内有中空的髓心,保温性能好,适应高原气候以野草、嫩枝芽等为食。

繁殖期9—10月,求偶争斗剧烈,孕期约8个月,每产1仔,3—4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

保护意义:中国特有种,鹿茸产量较高,是名贵中药材。

现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