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少年一步一步脱给你看2(体育少年一步一步脱给)

导读 脱水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脱水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

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

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

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

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

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

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脱水情况,及患者的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等,给予不同的液体。

在炎热的气候里从事体力劳动、行走、体育运动都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

虽然出汗是生理调节,但大量出汗而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影响健康。

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劳、肌肉抽筋,严重者发生中暑,高温、甚至危及生命。

此类事件在从事户外活动的工人、运动员、肥胖者、年老体弱和疲劳者、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更容易发生。

夏季长时间的室内活动,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即使在空调条件下,人体通过蒸发、呼吸、排尿、空调抽湿等非显性出汗方式也会丢失大量体液,造成疲劳、口渴等脱水征象。

早期“识别脱水”并“预防脱水”是炎热气候条件下至关重要的自我保健问题。

“口渴感”固然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

其实“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

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燥、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运动或劳动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易造成运动伤害。

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和细胞已经饥渴,也就是现代运动医学经常提及的“体渴”。

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中暑或休克等热病。

因此,“预防脱水”,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

其次,对易患人群,对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从事劳动、运动、活动的人,应预先给予补充液体。

视出汗情况,少量多次随时追加补液量。

最新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必要对运动员在运动前、中、后分别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既保障健康又提高体能。

这个补液原则也适用所有大量出汗者和青少年体育爱好者。

研究发现,当体液丢失达到1%时,运动成绩下降、热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体力恢复减慢、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当体液丢失达到2%时,运动成绩下降30%,可能出现热病和运动损伤。

为防止脱水对生理机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学生体育课往往安排在其他课程之后,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原则。

如何确定丢失的体液量?如何补充丢失的体液?一般采用称体重的方法,即运动前与运动后分别称量体重,体重的差数即为运动中丢失的汗液量。

补液量以当天丢失体重的量为依据,每丢失1公斤体重,补充至少1500ml(1.5升)液体,才能纠正脱水。

以经验推论,每1小时篮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9~1.6升,每1小时足球运动可能丢失汗液0.6~2.42升,自行车每小时汗液丢失也可达0.62~1.25升。

以丢失量的1.5倍补充体液,才能达到有效纠正脱水的目的。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推荐,运动前2小时最好补充500ml液体,在炎热的夏季,运动前2小时可补液750~1000ml。

一般可以在运动前或夏日出门前,先饮用200~400ml含电解质的液体,运动过程中每隔15~20分钟,每次追加补充150~250ml电解质运动饮料,直至运动或出汗停止,余下的补液量可以在6~12个小时内完成。

什么是最理想的补液代用品?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为预防和纠正脱水,补液中必须含有两种成分:适量的电解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单纯补充清水不能有效纠正脱水和恢复体力,首先是清水不含电解质,大量清水进入人体内后,稀释血浆电解质浓度,减少了对中枢和血管壁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口渴感消失,但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并未改善,也就是“体渴”并未纠正。

不少人有此经验,饮用清水后大量出汗,仍然觉得身体疲劳、思睡、食欲差等。

而在运动后饮用含气的饮料也不合适,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电解质,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充分补充与吸收,“体渴”并未纠正。

运动过程中饮用含糖量较高的果汁也不合适,因为,过高的糖份不仅不能缓解“口渴”与“体渴”,并且造成胃部不适。

而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运动饮料是最合适的补液代用品,适量的电解质和糖浓度能刺激饮用,加快小肠对液体的吸收,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促进脱水状态恢复。

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佳得乐运动饮料。

每年由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所出资,组织全世界优秀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和营养学家集聚在一起,专门讨论研究运动饮料中的糖与电解质的浓度与运动生理的关系,研究运动饮料与补充体液有效性的关系,部分观点作为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官方立场发表公告。

我国也有学者参加这方面的研究与会议。

根据现有运动医学研究,认为运动饮料中含有6~7%的碳水化合物是最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的。

因此,概括以上论述,我们强调:在炎热天气里运动易导致脱水和热疾病。

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普通人,任何可能导致出汗的活动,都须注意补液,以保障健康。

运动前、中、后尽可能饮用足够的液体。

尽量选择含有适量糖份与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