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尖叶杜英 类别: 乔木 别名: 长芒杜英 科名: 杜英科 拉丁名: Elaeocarpus apiculatus Mast. 生态习性 暖地树种,较速生,喜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酸性的黄壤,但要求排水良好,其根系发达,萌芽力强。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m。
小枝粗大,有灰褐色柔毛。
叶革质,倒披针形,长11~30cm。
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腋内,花白色。
核果近圆球形。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原产中国海南、广东。
产地分布 宜作园林观赏树,可丛植、片植亦可作行道树。
种 名: 大叶榕 学 名: Ficus virens 别 名: 黄桷树 科: 桑科 属: 榕属 产地分布 我国、亚洲南部以及大洋洲等地。
形态特征 乔木。
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5厘米,宽2~7.5厘米,顶端短尖或钝短淅尖,基部通常钝或圆形,少数为狭与或浅心形。
全缘,出脉涤,侧脉5~10对,在背面与网脉均稍明显;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已落叶的小枝上,直径5~8毫米,成熟时黄色或红色,花序无总梗。
花果期全年。
生长习性 树形高大、耐热、耐贫瘠、生长快、抗污染。
园林用途 可作行道树及风景树。
繁殖培育 高压和扦插繁殖。
印度橡胶榕 Ficus elastica Roxb. ex Hernem. (桑科) 习性: 常绿乔木。
形态特征: 树冠开展;树皮平滑;有乳汁。
叶厚革质,有光泽,长椭圆形或矩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形,全缘;侧脉多而细,平行横出;托叶单生,披针形,淡红色。
花序托无梗,成对着生于叶腋,矩圆形,成熟时黄色,初被帽状苞包围,苞在上部脱落后基部留一截平的杯状体;雄花、隐花和雌花生于同一花序托中;雄花花被片4,卵生,雄蕊1,几无花丝;隐花花被片4,花柱近顶生;雌花似隐花,但花柱侧生。
用途: 庭园风景树、行道树。
产地: 印度至马来西亚。
杜鹃花--花中西施 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科名:杜鹃花科 产地与习性:杜鹃花属约有900种,亚洲约产850种其中,中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
新几内亚、马来西亚约有280种,几乎全为附生型 。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种,欧洲分布有9种,大洋洲分布1种。
杜鹃花属种类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
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
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
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应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
一般于春、秋二季抽梢,以梢为主。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
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
形态特征: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由大乔木(高可达20m以上)至小灌木(高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
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毛鹃、夏鹃、西洋鹃、羊踯躅、迎红杜鹃、马银花、云银杜鹃。
注意: 黄色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点: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及压条等方法繁殖。
应用:杜鹃花花繁叶茂,绮丽多姿,萌发力强,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优良的盆景材料。
园林中最宜在林缘、溪边、池畔及岩石旁成丛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
杜鹃也是花篱的良好材料,毛鹃还可经修剪培育成各种形态。
杜鹃专类园极具特色。
杜鹃花可药用,有些亦可食用。
在家养环境中,杜鹃花以盆栽为佳。
上盆时间选在早春或晚秋为宜。
杜鹃花根系扩展缓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换盆1次,同时修整根系。
浇水,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温度低时少浇;高时,要随干随浇,但绝对不能积水。
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
对2~4年生苗,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过摘心、摘蕾来促发新枝;植株成型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叠紊乱的枝条,均以疏剪为主。
杜鹃花,群众又叫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鲜红的光彩把山都映红了。
其实杜鹃花哪只红色,现今植物分类学上仅把“映山红”作为其中一个种类(包括许多栽培品种)。
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全球800余种,我国就有600多种,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
无疑,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鹃花多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乔木,亦有高仅几厘米、匍匐于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鹃、紫背杜鹃,也有高达数丈、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巨魁杜鹃。
杜鹃花的顶成伞形花絮,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宛如有一个饱满的绣球。
叶片多为革质.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种吐尖杜鹃,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 宽20多厘米;果为蒴果,种子细如尘埃,播种须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鹃花在云南生长于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种类最为丰富。
尤其是高山冷湿地带。
多种常绿杜鹃如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宽钟杜鹃等各色杜鹃花,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丛和纯林,竟有连绵一二十公里尽为杜鹃花“花海”的奇观。
杜鹃花的花期依气候和各种而不同,低山暖热地带多在2—3月开放,中山温凉地带多在4—6月开放,高山冷凉地带多在7—8月开放。
因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生态环境之复杂多样,杜鹃花的体态风姿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枝叶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郁郁葱葱,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虬龙,苍劲古雅。
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红似火、金光灿灿、晶蓝如宝,或带斑带点,或带条带块,粉红的、洋红的、橙黄色的、淡紫色的、黄中带红的、红中带白的、白中带绿的,真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
有的浓妆艳服,有的淡著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重要价值,我国品种丰富的社鹃花资源早就为西洋各国所觊觎。
早在19世纪初,他们曾不惜巨资多次派人前来云南采集标本、种子,现今英国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花系多自云南采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开之际,英伦士女,往来如梭,流连忘返。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大树杜鹃。
贪婪之心,驱使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但在63年之后,1981年2月,科学家又在原址,找到了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鹃花王。
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07米,树龄在500年以上。
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
这项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淡,寒。
种 名: 美人蕉 学 名: Canna generalis 别 名: 大花美人蕉、红艳蕉 科: 美人蕉科 属: 美人蕉属 产地分布 由原产南美洲及亚热带同属植物杂交育成。
花期夏、秋季。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可达100厘米~150厘米,根茎肥大;茎叶具白粉,叶片阔椭圆形。
总状花序顶生,花径可达20 厘米,花瓣直伸,具4枚瓣化雄蕊,花色有乳白、黄、桔红、粉红、大红至紫红。
花期6月~10月(北方)。
生长习性 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不耐寒。
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盆栽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生长季节经常施肥。
北方需在下霜前将地下块茎挖起,贮藏在温度为5 ℃左右的环境中。
因其花大色艳、色彩丰富,株形好,栽培容易。
露地栽培的最适温度为13~17℃。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最佳,也适应于肥沃粘质土壤生长。
江南可在防风处露地越冬。
分株繁殖或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在4—5月间芽眼开始萌动时进行,将根茎每带2—3个芽为一段切割分栽。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4—5月份将种子坚硬的种皮用利具割口,温水浸种一昼夜后露地播种,播后2—3周出芽,长出2—3片叶时移栽一次,当年或翌年即可开花。
是园林常见的灌丛边缘、花径、花镜常用材料。
盆栽宜选用矮性品种。
盆土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加少量河沙混合。
春季晚霜后种植,每盆栽1~2株,栽后浇足水,并保持盆土湿润,否则会导致叶边焦枯,甚至开花稀少。
植株长至3—4片叶后,每10天追施一次液肥.直至开花。
花后及时剪掉残花,促使其不断萌发新的花枝。
秋季霜冻前及时移至室内养护越冬。
美人蕉蕉喜高温炎热,好阳光充足。
在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深厚土壤中生长健壮。
怕强风,不耐寒,一经霜打,地上茎叶均枯萎,留下地下茎块。
在长江以南可露地越冬。
在长江以北应将地下茎掘起,在窖内越冬,翌年再种,贮存时忌水涝、忌潮湿,心防块茎腐烂。
用块茎繁殖。
栽培要决 1.分栽时必须带芽分割根茎。
2.根茎宜干燥贮藏,受潮易腐烂。
3.花后随时剪去花茎,减少养分消耗,促其连续开花。
【来源】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以根状茎和花入药。
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安神降压。
用于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神经功能症,高血压病,红崩,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1~2两,鲜根2~4两。
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美人蕉为美人蕉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高可达1米。
根茎横卧而肥大。
地上茎肉质,不分枝。
叶互生,宽大,长椭圆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自茎顶抽出。
6月~10月陆续开花。
花大,有5枚瓣状退化雄蕊,其中3枚较大,颜色有鲜红、鲜红镶金边、橙黄或有橘红斑点,是主要观赏部分。
盛夏之时,开得颇为漂亮的草花要数美人蕉了,她亭亭玉立的,姿态极惹人喜爱,特别是她碧绿的叶片,红红的花朵,更是醉牵行人衣。
美人蕉除观赏外,其根茎及花还可入药,有清热利湿、安神降压的功效。
美人蕉花9—15克,水煎服治外伤出血。
美人蕉根15—30克,水煎服,可治黄胆型肝炎,服药期间忌鱼虾、辛辣、荤菜、荤油等食物,一般一周左右可退黄。
美人蕉根9—15克,糯米适量,炖鸡服,可治血崩、白带过多等症。
油棕原产热带西非,由于树形有点象椰子,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油椰子"。
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产油30-40千克,每亩产油可达100-200千克,采用优良品种,小面积一亩产油可高达600多千克。
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
由于油棕的油脂产量特高,且用途比较广泛,所以,近百年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竞相引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于1926年开始种植油棕。
油棕油也泛称棕油或棕榈油,是一种棕红色的非干性油脂,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微量胆固醇,而且燃点较低,用它炸出来的土豆和方便面等食品,不仅清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能耐长期贮藏,所以热带地区人民很早以前就把它视为上等的食用油脂。
经过加工提纯的油棕油,清如水,滑如脂,不仅可以药用和食用,而且是机械工业和航空运输业必不可少的高级润滑油,还是一种很好的钢铁板防锈剂和焊接剂。
此外,油棕的原油还可以用来生产肥皂、香皂,油棕仁可生产酱油,油棕壳可生产活性碳。
油棕果子 油棕的果子特别有趣,它们总是成串地"躲藏"在坚硬且边缘有刺的叶柄里面,近似椭圆形,表皮光滑,刚长出来时是绿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蚕豆,成熟时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色,比鸽卵稍大。
成熟的油棕果采摘下来后,加点糖或盐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腻,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较粗糙的纤维,容易塞牙。
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ens),又名黄椰子。
棕榈科,散尾葵属。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3~8米,丛生,基部分蘖较多。
茎干光滑,黄绿色,叶痕明显,似竹节。
羽状复叶,平滑细长,叶柄尾部稍弯曲,亮绿色。
小叶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1~2厘米。
果实紫黑色。
常见的同属观赏种有卡巴达葵(C.cabadae),株高10米,茎干细长,基部膨大,叶片交互排列,小叶细长,亮绿色,果实小,红色。
习性:喜温暖多湿和半阴环境。
怕寒冷,怕强光曝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
栽培管理:散尾葵怕寒冷,怕强光曝晒,以免灼伤叶片。
散尾葵喜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应遮去50%左右的阳光。
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夜间温度应在15℃以上,白天25℃左右较好。
若长时间低于5℃,必然受冻害,甚至死亡。
在生长季节,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和植株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
冬季应保持叶面清洁,可经常向叶面少量喷水或擦洗叶面。
生长季节每月施肥1~2次。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并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宜。
盆栽散尾葵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岩及基肥配制成培养土。
每2~3年春季换盆一次,施上基肥。
换盆时,应清除枯枝残叶,还应根据生长情况,剪除过于密集的株丛,以利于信株丛的萌发,保持优美的盆栽姿态。
繁殖:播种、分株均可,但常用分株法。
春季结合换盆将分蘖多的植株用利刀切分成2~3株,分别直接盆栽,于20~25℃温度下养护,恢复成型较快。
一般养护1~2年即可成为盆栽商品。
能获得种子的,将采收下来的果实洗净果肉,把种子浸在35℃温水中浸泡两天后播下。
随发芽随移植。
晴天应多喷叶面水。
一般幼龄期生长缓慢,成龄后生长迅速。
病虫害:叶斑病,叶尖和叶缘最易受害,产生干枯卷缩,发病初期用50%可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
此外,可能有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铁树又名苏铁,属苏铁科,苏铁属常绿乔木,现存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树形美观,室内盆栽高可达3米,茎粗圆柱状,没有分枝,有粗大的叶痕,鱼鳞状。
叶簇生于茎顶,大型羽状复叶排列紧密,小叶短而窄,呈龙骨状排列,小叶线形,革质,尖端坚硬,浓绿色具光泽,叶缘反卷。
性喜阳光、干燥和通风良好环境,不耐寒,好肥,喜沙质土壤,生长缓慢。
这种植物也是吸收室内苯污染的绝顶高手,而且能有效分解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隐匿于壁纸中对肾脏有害的二甲苯。
同时,铁树也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只是大型盆栽品种价格比较昂贵。
鸡蛋花 学名:Plumeria rubra var.acutifolia 别名:缅栀子、蛋黄花 科属:夹竹桃科、鸡蛋花属 原不美洲。
我国已引种栽培。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小枝肥厚多肉。
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
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
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
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
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理,还可供药用。
金凤花 学名:Caesalpinia pulcherrima 英名:Prettiest Caesalpinia 别名:黄金凤、蛱蝶花、黄蝴蝶、 蛱蝉花、洋金凤 科名:豆科 特征: 直立常绿灌木。
高达3m,枝绿或粉绿色,有疏刺。
二回羽状复叶四对至8对,对生,小叶7对11对长随圆形或倒卵形,基部歪斜,顶端凹缺,小叶柄很短。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圆形具柄,橙或黄色,花梗长达七cm。
荚果黑色。
种子6颗至9颗。
花果期几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