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奉天子以令不臣)

导读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战争恐怕已无人能够将它罗列清楚。战争利用它的独有暴力性揭示着人类的动物本能,正...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战争恐怕已无人能够将它罗列清楚。

战争利用它的独有暴力性揭示着人类的动物本能,正义的战争我们无可厚非,但非正义之战令我们恐惧、令我们寒心,也令我们这些后人的评说责无旁贷。

当然在一次次的战争中,也造就了无数的军事领袖,他们高举利剑搜寻着敢于怒目而视的头颅,也不管这颗头颅到底是长在什么样的躯体上。

凶残的杀戮、铁腕的统治炫耀了他们所谓强悍的人性。

我所说的这些领袖,却又并非是最高统治者。

他们为了利益,为了领土的扩张,还必须要打出一面堂皇的旗帜,比如是受什么“天子之诏”“奉诏讨贼”之类的口号,而实际上,他们的实力早已控制了决策层的整体,只不过是为摭掩一下膨胀的野心而已。

军事实力弱的自不敢有什么抵触,而军事实力强的,也要想方设法去通过政治的途径来得以缓解,以免受不白之冤,虽然他们也是独立军事集团,但却无法靠近“明正言顺”。

而这些领袖们的一切政令,又并非是最高统治者的本意,这些最高统治者们只拥有着最高的位置,却没有最高的权力,因此也只能委屈求全、含冤受辱,以维持列祖列宗留存在心中那残缺的一点点尊严,而成为他人维护霸权统治的工具。

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时常发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现象。

春秋战国是周王朝的衰败时期。

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册封的诸侯国经过几百年的蓄养已是兵精粮足、野心勃勃,恃强凌弱,以大压小,战事不断,烽火连天。

大小战争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几乎全是为了土地的扩张,人口的争夺。

而作为周王朝的历任天子们已是无力控制,诸侯们也已不把周天子当作一回事,权当那是个摆设,不但不再按时向朝廷进贡,且还变本加厉的一次次向天子示威,企图有所不轨。

据《左传》记载,鲁宣公三年,楚庄王带兵讨伐陆浑部落的戎族,来到洛水,在周王室边境炫耀军事力量。

周定王遣大夫王孙满犒军,楚庄王向他打听周鼎究竟有多大多重,王孙满回答:“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鼎乃周人当作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轻重是有取周室的意图,王孙满用“德”和“天”压服了他。

这也是成语“急欲问鼎”的出处。

另据《国语》记载,晋文公使周襄王复位后,周襄王用田地来赏赐他。

文公不接受田地,反而请求死后用掘地道的天子葬礼,而周襄王的回答是:“没有做天子,就不能有天子的葬礼”。

由此可见此二人轻视天子已到何种地步,社会既然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自然而然就要出现一批打着为周天子整治世道的旗号,而实施其称霸天下目的的野心家。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齐恒公。

齐恒公是姜尚的后代,历经磨难成为齐国的国君,通过任用管仲、鲍叔牙等贤人,将齐国治理的国富民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由于周初姜尚的功劳最大,也最得周王室的信任,所以就定下了齐国可监管他国的规矩。

但在初期,齐国并未以老大自居,倒是谦虚恭逊。

只是到了后来,因周王室衰落,才催生了齐国后代当权者的野心。

据《左传》记载,鲁僖公四年春,齐恒公率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多国部队击垮蔡国后,又移兵南下,讨伐楚国。

齐恒公讨伐理由有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