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
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
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
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无公允地说,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历史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
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
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
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
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
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识。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
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 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
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
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 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
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
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
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
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
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
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