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往往是以理论性见长,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
要了解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和特征,有必要对现代意义的大学的产生作一简要回顾。
近代意义的大学起源北京大学于中世纪欧洲的教师和学生行会。
随着中世纪这一黑暗时代结束,欧洲人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思想逐渐觉醒,加之自由城市的兴起,世界性贸易发展的影响,一个泛欧世界逐渐形成。
人们 亦随之对某些事物产生广泛兴趣与需求。
在一些城市、少数著名学者周围,逐渐汇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学者和学生,进行讲学和学习。
师生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而各自组成自己的团体(universitas)。
神学的、法学的、医学的及为进行这些专业教学而须事先进行的基础(文科)教学的师生团体组合起来即成为当时的大学。
universitas 一词亦逐渐专指这种师生的团体并成为大学(university)的词源。
最早出现的近代大学为12世纪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
19世纪初,洪堡倡导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开创大学的新模式。
新型大学一般由多个不同科类的学院(或学部、系、培训与研究单位等)组成。
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亦常提供一定的各级各类非全清华大学日制高等教育及某些全日制专科教育。
各国具体的设置标准不尽相同。
在美国, 卡内基金会把综合性大学(comprehensive university)看成高等学校的一种。
在综合性大学中又可分两类:第一类在校学生在2500人以上,除个别的能授硕士学位外其余均授予学士学位。
第二类在校学生在1500—2500人间,均授予学士学位,且一半以上在职业性、专业性学科领域里授予,这类大学有许多亦可授予硕士学位。
一般须有三个文理学院和2个或2个以上的学院,并被认可在广泛的领域里有权授予学位。
但有少数实际只是独立的文理学院。
在前苏联,往往把大学专指综合大学(УНИВЕРСИТЕТ),只设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些社会科学科类的系。
侧重进行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这是前苏联高等学校的主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