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孤山寺)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

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

这 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 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 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 殿。

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

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 ,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

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

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 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

这种写法 ,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

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 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

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 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 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 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

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

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 ,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 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

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 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 。

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 一色,所以说“烟波淡荡摇空碧。

”“淡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

回望 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 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 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 戛然而止。

蓬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 ,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 图。

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 水乳交融的快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