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宝座十二年解什么生肖(登上宝座十二年)

导读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

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

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

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

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

”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

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

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

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

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

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

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

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

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

”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

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

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

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

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

《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

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

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

武则天生性明敏。

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

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

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

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

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

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

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

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

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

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

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