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买C;小奔驰D;图什么

导读 “小奔驰”、“小极氪”、“小沃尔沃”——把吉利系的“三小只”放在一起,你会选择哪个?“小奔驰”指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合资的smart...

“小奔驰”、“小极氪”、“小沃尔沃”——把吉利系的“三小只”放在一起,你会选择哪个?

“小奔驰”指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合资的smart,“小极氪”指的是极氪的第三款产品 极氪X,而“小沃尔沃”指的是沃尔沃品牌最小的车型沃尔沃EX30。

之所以将“三小只”放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仨的定位都是“20万级的精致纯电小车”;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吉利系的产品,并且都是基于浩瀚纯电架构而来。

俗话说“多生孩子好打架”,三兄弟原本的计划是“打断特斯拉的第四条腿”——在特斯拉公布的“宏图计划”第三篇章中,新款小型电动汽车的信息浮出水面:一台A级轿车+一台A级SUV,53度磷酸铁锂电池。目标销量4200万台,超越现在的Model 3和Model Y,成为划时代产品。

但谁料,特斯拉的“腿”迟迟没有伸出来,反而是吉利三兄弟之间先开始互相“使绊子”。

“三兄弟”抢食同一碗饭

“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户对比极氪X”,一位smart销售人员告诉虎嗅,极氪X的外观有点奇怪,后座还短,可能内饰都是皮革包裹比较吸引客户。根据车fans的统计:“购买极氪X的有70%以上都是女性,想要买一台小巧精致的车市区代步用。来看车的客户里面,有50%左右的人对比的都是和极氪X同平台的smart。”

这边smart和极氪还未分出胜负,那边以高冷著称的沃尔沃也开始不讲武德了——在6月初,推出了沃尔沃有史以来最小的SUV车型EX30,与极氪X、smart精灵系列同属SEA浩瀚架构中的小型车平台。正是因为“一个妈生的”,所以每个孩子的“个头”都相差不大。

“老大”smart精灵#3的长宽高为:4400mm X 1844mm X 1556mm ,轴距2750mm;“老二”极氪X的长宽高为:4450mm X 1836mm X 1572mm,轴距2750mm;“老三”smart精灵#1的长宽高为:4270mm X 1822mm X 1636mm,轴距2750mm;“老四”沃尔沃EX30 的长宽高为:4223mm X 1549mm X 1837mm,轴距为2650mm。

单从参数上看,smart精灵#3与极氪X的尺寸相当接近,精灵#1外部尺寸略小于极氪X,而沃尔沃EX30哪哪看着都很小。而从实际乘坐体验看来,smart精灵#3后排座椅的28度靠背倾角和492mm坐垫长度,让后排空间更胜一筹。极氪X由于后排座垫电动具备翻折功能,并且副驾驶零重力座椅需要足够的伸展空间,所以其后排座椅的定位更像是“狗座”。

空间和尺寸的差异,也直接反映在了价格上。

目前最便宜的是smart精灵#1,售价区间为17.9万-27.9万元;其次是极氪X,起售价区间为18.98万元-20.98万元;再则是精灵#3,售价区间 20.99万-28.99万元。沃尔沃EX30虽然没有公布国内的价格,也未公布进入国内的时间表,但大概率要比极氪和smart更便宜。

从欧洲市场的价格看来,极氪X的起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5.5万元),而smart精灵#1为41,490欧元(约合人民币32.7万元),沃尔沃EX30的起售价约为36,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8.4万元)。掐指一算,未来投放到中国市场的话,EX30主力价位会更贴近于15-20万元。

考虑到smart两款车的顶配车型,都是限量的BRABUS性能版,所以精灵系列的主力区间还是在25万元以下。比如,精灵#3 BRABUS限量版的起售价为28.99万元,今年限量发售1999台。而极氪X这边稍微选配一下,价格也奔着25万元去了。

在15万-25万元,这样一个狭小的价位区间中,吉利三兄弟也尝试寻求各自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极氪X有一股“国产味”,把沙发冰箱彩电搬进车内;smart精灵#3的定位则有一股“德味”,不靠堆料,靠设计和氛围;沃尔沃EX30则一如既往的“北欧味”,主打简约、环保和安全。

但即便是刻意地进行定位区隔,消费者照样还是会把它们放在一块对比。毕竟,同样的平台、相近的车型尺寸以及相差不大的定价,让这三兄弟慢慢地也会开始抢同一碗饭吃了。

选“国产味”还是“欧洲味”

在三兄弟中,只有极氪是吉利的“亲儿子”,属于血统纯正的吉利旗下自主品牌。而smart和沃尔沃只能算是吉利集团旗下的品牌,属于“中欧混血”。说白了,极氪可以“为所欲为,坚持自我”,但smart和沃尔沃都需要平衡双方的意愿,两种造车模式各有利弊。

像极氪X的产品理念就是,“让车里能动的东西尽可能都动起来”。

比如,极氪X上有灵动中岛、电动滑移屏、电动门、零重力座椅、后排座椅翻折等等的新奇设定。然而,在smart和沃尔沃的产品中,你显然是看不到这些花哨功能的。尤其是与严谨的德国人合作造车,多放两块屏幕的设计都需要反复推敲和验证,更别说涉及安全性的车门和座椅了。

果不其然,极氪X在交付之后就进入“用户验证阶段”。6月12日开始的全国交付,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有用户反馈“中岛不能移动”、“电动门打不开”、“座椅裂开”等问题。极氪X车主乐观地说道:“现在知道氪服一下是啥意思了”。

虽然不知道极氪X卖到欧洲去的车,是否也会需要用户“氪服一下”。但海外的网友们对于滑动屏幕等花哨设计的态度,仍然处于“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的状态。

而smart的产品理念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是“克制”。

坐进smart精灵#3,你会发现座舱中间只有一块12.8 英寸中控大屏,不能旋转也不能横移,为了满足车规级要求还留了比较厚的黑边。虽然座舱芯片是主流的高通8155,音响系统也是平平无奇的潮牌Beats,但smart依旧能利用成熟的硬件,营造出其品牌追崇的“轻奢感”。

比如,smart沿袭了奔驰在氛围灯上的造诣,通过64色双区智能氛围灯提供了更自然的座舱交互,调节空调温度时氛围灯能变换红色/蓝色。再比如,Beats音响上的氛围灯,会在触发车道偏离预警时闪烁红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此外,Beats还为smart量身打造了各种驾驶提醒的音效,常用的转向灯音效、锁车音效等等。

与“冰箱沙发大彩电”相比,smart所营造的“轻奢感”来的不够直接。相反,消费者被国产新势力教育过一番之后,会觉得smart的硬塑料内饰“太掉价”。一位smart销售人士向虎嗅坦言,“看极氪X的用户,可能是因为内饰都是皮革包裹,看起来好看吧。”

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要凑到一块并不容易。

“中方也想搞大屏多屏,但德方比较谨慎,”一位接近smart的人士告诉虎嗅,梅赛德斯-奔驰方面向来不喜欢大屏多屏这种干扰驾驶的方式。但该人士也提到,“现在GPT出来以后,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就是不用多屏了,通过语音交互和手势交互,在一块屏上提供座舱交互。而且这样成本更可控一些。”

对于很多国产自主品牌而言,堆高配置再拉低售价的操作,早已是屡见不鲜。他们甚至可以接受一款车在生命周期内都是亏损的,只要靠同平台的走量车型去均摊成本,就能将游戏继续下去。像极氪在2022年净亏损达到20.4亿元,交付量达7.2万辆,粗略估算单车净亏损达2.8万元。对于欧洲成熟的汽车企业来说,亏本的买卖可能在立项阶段就被否掉了。

或许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让一个品牌的生命周期足够长,靠的不是饮鸩止渴的低价策略,也不是三天两头罢工的车载家电,更不是需要持续输血的商业模式。而是面对时代的更替时,既有对长期战略的坚持,也有对短期目标的灵活应变。

在变与不变的事物件之间找寻一种平衡,这才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正如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及售后副总裁张明霞所言:“没有永远的新势力,只有永远的创变家。”

写在最后

关于smart品牌,这两天更多的讨论被聚焦于一条工商变更——天眼查信息显示,smart品牌母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投资人(股权)发生变更,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PTE.LTD.两家新加坡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50%。

有人将其解读为“奔驰抛弃smart”,但随后smart发布声明称,"奔驰和吉利退出smart股东行列”为不实信息,目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仍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按同等股比共同持有的合资公司。并表示,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smart会灵活调整战略部署。

实际上,这与smart纯电产品的全球化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从未变动的股权比例来看,两大新增的新加坡外商股东应是吉利集团和奔驰的全资子公司。利用新加坡公司作为控股公司返程投资不仅能够享受税收优惠,还能凭借当地多国贸易协定,享受贸易优惠和便利。

然而,就在谣言四起的这段时间里,戴姆勒股份公司前董事长蔡澈博士,在德国本土喜提了一辆中国制造的smart精灵1。

从一开始,也是蔡澈一手推动了smart与吉利的“联姻”,并在他退休前,完成了双方合资的签约仪式。提车以后,蔡澈还为smart拍摄了一系列的短视频。片中他所展露的喜悦,或许正是因为看到smart重回全球市场而心满意得。

如果看终局的话,来自欧洲的smart经过中国市场的历练,会越来越像本土“明星品牌”极氪。而源自中国的极氪,在吸收了海外品牌的基因后,会逐渐成长为像smart和沃尔沃这样的全球化品牌。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或许才是李书福最终想要的“大一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