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举个例子,我向你卖一个杯子,假定卖价10元钱,你接受这个价格。
但你现在没有钱,许诺若干天以后给我10元钱。
我同意了你的欠帐,你拿走了杯子。
对于我来说,用会计的语言是从两个方面描述这一行为的:一方面,我向你销售了一个杯子,收入为10元钱,同时,我产生了一个10元钱的债权——应收帐款,即你欠我的。
这是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 另一面,这份债权又是有风险的,你有可能赖帐,目前这种事情是非常普遍的。
如何体现这个风险呢? 假定我预测你只给我8元钱,另外2元钱,你要赖掉了。
我确认一个2元钱的费用,同时确认一个2元钱的准备,即你说的坏帐准备。
这是会计上的谨慎性。
此时我的帐面上是这样记录这两个方面的:应收帐款(你欠我的)是10元,坏帐准备是2元,也就是说我认为最后将会收到8元或者我认为应收帐款是8元,也就是帐面的应收帐款10元减去帐面的坏帐准备2元; 另外收入为10元,坏帐费用为2元,即我认为实际的现金流入将为8元。
但是,要注意,这个坏帐准备是我假定的,或者说是预测的,至于最后你实际给我多少,那是另外的事情。
资产减值准备和坏帐准备相类似,例如,昨天我买这个手机花了4000元,以4000元作为固定资产入帐。
今天这个手机可能只值2000元,我可能已经损失2000元。
于是我确认2000元的损失,同时确认2000元的减值准备。
当然,这个损失是我估计的,并且这个手机我没有处理,仍然使用。
不知是否明白? 在我们 现实财务操作中,理论上有许多原则,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的。
现在这些准备已经成为人为操纵利润的工具,想要利润多,少提或不提准备;想要利润少,多提或全提准备。
另外想告诉你, 坏账准备的计提:会计期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估计当期坏账损失数,并与现有“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相比较。
若估计坏账损失数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的,按其差额提取,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若估计的坏账损失小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的,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若“坏账准备”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应将其借方余额加上估计坏账损失数作为当期坏账准备提取数。
调整后的“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即为当期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