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关于风月宝鉴的描写主要在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瑞被凤姐两番捉弄后,大病在床。
这时,一个跛足道人给贾瑞一面镜子一一风月宝鉴,声称只照它的背面,不照它的正面,就可治好贾瑞的病,但贾瑞反其道而行之,结果一命归阴。
这里,风月宝鉴的奇特之处有三: 一、来历不凡:“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
二、功用奇异:镜子本该真实地反映照镜人的外貌,但风月鉴的正面是笑脸盈盈的凤姐,背面是俗人的骷髅,都不是镜子的通常用途;而且道人称它“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可以治好贾瑞的病。
真乎?妄乎? 三、反映灵异:当贾代儒架火烧镜时,镜子居然会哭喊,好象一个精灵。
《红楼梦》为什么赋予一面镜子如此空灵迷蒙的色彩,如此神秘奇异的功能?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沿波讨源,有助于我们对“风月宝鉴”意象的理解。
镜子能够治病的故事,在晋朝葛的《西京杂记》中己初露端倪: 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历历无碍。
人有疾病在内者,则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思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则杀之也。
①(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 这里秦始皇的宝镜不但能够照彻人的肺腑,而且知道疾病在何处,对于治病无疑大有好处。
在唐初王度的《古镜记》中镜子就有了治病功能: 时天下大饥,百娃疾病,蒲狭之间,疠疫犹甚。
有河北人张龙驹,为度下小吏,其家良贱数十口,一时遇疾。
度悯之,赉此入其家,使龙驹持镜夜照。
诸病者见镜,皆惊起云:“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冰著体,冷彻腑脏。
”即时热定,至晚并愈。
② 《原化记·渔人》中记载唐朝贞元年间苏州太湖渔人网得一镜: 渔人甚异之,遂取其镜视之。
才七八寸,照形悉见其筋骨脏腑,溃然可恶,其人闷绝而倒。
众人大惊,其取镜鉴形者即时皆倒,呕吐狼籍……明日,方理网罟,则所得鱼多于常时数倍,其人先有疾者,自此皆愈。
③ 此处镜子不仅能够治病,而且对人大有益处,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镜子与美人的关系,前人也多有记述。
诗人杜甫有一首《石镜》诗: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
寂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④ 该诗以石镜为喻,表达了“美人黄土,镜前无色,台畔无声,则痴情皆属幻相”的思想。
⑤如果此诗中镜子与美人的关系还是外在的、游离的,那么《集异记·陈仲躬》小的镜子与美人的关系则是内在的、不可或分的。
该文记载唐朝天宝年陈仲躬的奇遇: 闲日窥于井上,忽见水中一女子,其形状少丽,依时样妆饰,以目仲躬。
凝睇之际,以红袂半掩其面微笑。
妖治之姿,出于世表。
仲躬神魂恍惚,若不自持,乃叹日:“斯为溺人之由也。
”遂不顾而退。
⑧ 后来天旱掘井得到“古铜镜一枚”,井中女子即此镜所化。
女子叫敬元颖,迫于井中毒龙的淫威不得不诱人入井。
关于镜子化为精灵的记载就更多了:《古镜记》中镜子能够托梦于人,离去时“匣中悲鸣,其声纤远,俄而渐大,若龙咆虎吼”;⑨《集异记·陈仲躬》中的镜子幻化为美女;《原化记·渔人》中的镜子“每数百年一出,人亦常见,但不知何精灵之所为也”⑩ …… 弄清了镜子灵异的种种记载,我们来看风月宝鉴的意蕴: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美貌的凤姐在招手勾引贾瑞,贾瑞因此不能自持,结果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凤姐无疑是致贾瑞于死命的元凶。
这与《集异记·陈仲躬》中诱人入井的敬元颖相似,但敬元颖害人是被迫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一有机会就想逃离那种生活。
凤姐则是存心捉弄贾瑞,故意引诱贾瑞,她思忖的是“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是“这畜生合该作死”。
第十二回的题目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个“毒”字即突出了王熙凤的心狠手辣。
贾瑞虽咎由自取,但王熙凤对他的惩治太过分了。
风月宝鉴以虚幻的形式反映了真实的内容:凤姐对于贾瑞的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怜的贾瑞被人捉弄尚不自知,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镜中的凤姐! 风月宝鉴的背面是骷髅,这也不是镜子的通常用途,但从《西京杂记》中秦始皇的宝镜,到《古镜记》中的古镜,再到《原化记·渔人》中的镜子都能够舍弃人的外貌,直照人的腑脏。
因此,风月宝鉴中的骷髅也应是贾瑞身体实际状况的反映。
贾瑞在照看风月宝鉴时已病入膏盲,他“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醉,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咳痰带血”,而且这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肯定瘦得皮包骨头了,与骷髅何异?道士一再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从我们所引资料亦可看出,作为民族的长期的心理积淀的结果,镜子的灵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镜子确实被赋予了治病除邪的功能,因此道士称风月宝鉴能够治病,也确实没有撒谎。
假如贾瑞听从道士的话,只照镜子背面,从此警觉醒悟,那么他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但贾瑞执迷不悟,因而不可救药。
再从风月宝鉴的来历看,道士称它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 而太虚幻境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凤姐对待贾瑞完全是假情假意,当贾瑞想凤姐的好事时,凤姐的表现是: 因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
……”贾瑞道:“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
”凤姐儿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
”……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 这里作者连续用“假意含笑道”、“假意欲笑道、“故意的”三幻写凤姐之“假”,诱骗贾瑞上钩。
而痴蠢的贾瑞却以假为真,说“我怎么不来;死了也愿意的”, “来,来,来,就死也要来”。
贾瑞的誓言不幸成了事实。
贾瑞死后,代儒架火烧风月宝鉴时,风月宝鉴象精灵一样作出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的嘲讽。
可见,贾瑞之死实与他自己“以假为真”分不开。
前人在评注风月宝鉴时,多在美人和骷髅上做文章,指出“美人即骷髅,骷髅即美人”,从而得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结论。
我认为这种结论颇值得商榷。
作者在这里否定的是虚情假意,如凤姐待贾瑞;否定的是以假作真,如贾瑞待凤姐。
对于真心实意的纯洁的感情,作者是热烈颂扬的,这从作者对宝黛爱情的出色描写即可看出。
也可以说,作者否定的是贾瑞那种“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的皮肤淫滥之徒,而不是互相爱慕的痴情男女。
因为贾瑞对凤姐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情”,有的只是肉“欲”。
这就向那些荒淫纵欲之流,敲响了警钟。
这样看来,风月宝鉴的正面是勾引人的凤姐,反面是骷髅;正面是假,反面是真;正面是现象,反面是本质。
因此,风月宝鉴就不仅仅是一面具象化的镜子,它还是一面抽象化的、蕴含着丰富哲理意味的镜子,涵盖了正与反.真与假,现象与本质诸方面的对立统一。
这面镜子能够洞察一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要在它面前重新审视自己、评判自己;它能够“舍形传神”,透视你的内脏,直逼你的灵魂;它好象人类的先知,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能不为世俗的假象和幻相所迷惑,时时地向沉溺于声色名利的人大喝一声:看看你是谁?人们应在它面前清醒过来,认识自己。
脂砚斋等人评点《红楼梦》时已意识到作者的一片苦心,如: “取出一面镜子来”的评语是“凡看书者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己卯本脂批) “两面皆可照人”的评语是“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己卯庚、辰,有正本均有) “千万不可照正面”的评语是“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己卵、庚辰、有正同)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
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
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
如捉水月只把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玄外之音乎。
(有正书局本戚蓼生序) 这些评语都迸一步说明了“风月宝鉴”有极为深广的哲理意蕴,作者是有意借此来启发和引导读者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内涵的丰富性和深邃性而绝不应误解为“色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