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在传统意义上的一伏、二伏、三伏开始时间计算,而所说的初伏、中伏、末...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在传统意义上的一伏、二伏、三伏开始时间计算,而所说的初伏、中伏、末伏,其实就是所谓的一伏、二伏、三伏。
传统意义上都是根据干支纪元日推算得出数据,比如初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每10天为一个庚日),此后没个10天为1个伏天。
如果遇到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二伏将会有20天,一伏、三伏保持10天不变;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那么二伏就是10天。
也就是说,三伏天每年的天数其实并不一样,有的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
扩展资料:“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
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那么,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
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