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其...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但是,由于“走西口”的人群极为庞大而繁杂,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的确切所指其实并不相同,概乎言之,“西口”实际上也泛指秦晋各地至内蒙的各个通道隘口。
从历史上看,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内地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农耕文明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及至明清时代,因地狭人稠,加上天灾频临,不少下层民众荡析离居,动辄流移。
而自地理环境视之,晋、陕北部为中国传统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口外蒙地地广人稀,当地人出于各种需要,主动招募内地民人垦种,而清朝则出于移民实边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也逐渐放宽政策,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
于是,晋、陕民众遂呼朋引类,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
上述诸种因素的合力,遂导致了清初至民国时期,“走西口”之风愈煽愈炽。
走西口后来就成了一个泛指,山西、陕西、河北的商人去口外做生意,都叫走西口。
走西口现象大约从明代中期开始,其高潮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清朝末年,这个时期走西口的人口数量最大,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