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19世纪中叶被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中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
距今约300多年前徐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
喀斯特地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
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气候地貌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带(饱水)带和深部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而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
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
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
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峡谷、溶沟和溶隙等。
地表正、负地形间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地貌组合。
中国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国家。
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很突出。
如干谷是一种因侵蚀基面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转为地下河,遗留干涸的渗漏河谷。
它在水利上划为悬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库,即使建水库也要采取铺盖和帷幕灌浆等防渗措施。
喀斯特地貌因形态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空气和水的特性与有益成分而成为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