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杜甫(偶题)

导读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1〕。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2〕。 擘开苍峡吼奔雷〔3〕,万斛飞泉涌出来。 ...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1〕。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2〕。

擘开苍峡吼奔雷〔3〕,万斛飞泉涌出来。

梗枯槎无泊处〔4〕,一川寒碧自萦回〔5〕。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悟真源行不断,倚筇随处弄潺盢〔6〕。

【注释】 〔1〕幅巾:古代贫贱男子以整幅绢裹头的头巾。

《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

”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2〕不道:犹不知。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底处:何处。

〔3〕擘开:冲开。

〔4〕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5〕萦回:徘徊荡漾。

〔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 【导读】 此诗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

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第一首说常人只见到翻云覆雨,却不知其成雨的原因,因而悟出凡事都有根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力行,也是有根底的。

第二首诗通过对水在山中的奔涌,最终形成一川江水的过程,启示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首诗通过“探寻水源,寻求真源”的事例,表明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真理始能朗然在目。

倘若执其一端,认定真理就在这里,必如管中窥豹,是不能见到真相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