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
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
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应答先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持续较长时间。
鼻咽部局部产生的分泌性IgA抗体,能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结合。
呼吸道IgA抗体比血清中抗体对宿主的免疫状态有更直接关系。
在感染防御上局部抗体甚为重要。
局部免疫除IgA外,局部细胞免疫也发挥作用。
因为初次感染使幼儿致敏,促使再次感染时发生较重的临床表现,表明本病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关系。
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
管壁水肿、增厚、有浸润斑。
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有黏液甚至脓性分泌物。
镜下所示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有间质性肺炎。
肺泡内可见有少量水肿液及巨噬细胞。
细支气管壁有水肿、充血以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腔内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及细胞残片。
附近的肺泡间隔内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重症可见弥漫性肺泡坏死和透明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