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吊瓶发朋友圈的文案(打吊瓶)

导读 现在,打吊瓶成了一种依赖,一种保健措施,动不动就住院,一不舒服就打吊瓶,一家人忙的焦头烂额,却也没有成效,出院以后照常规。  滥打...

现在,打吊瓶成了一种依赖,一种保健措施,动不动就住院,一不舒服就打吊瓶,一家人忙的焦头烂额,却也没有成效,出院以后照常规。

  滥打"吊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其"罪魁祸首"是药液中的微粒。

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

1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的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

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

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微粒堆积选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献血、缺氧、水肿及炎症。

"吊瓶"中的大量微粒与制药工艺、药瓶清洗、要塞质量,临床操作环境及操作污染、合并药物及输液器污染有关。

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当时不引人注意的。

病人更不要求医生为其打"吊瓶"。

专家呼吁:应该仅在危、重、急或无法选择口服等其他方式时,才选择注射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单一用药或二连用药。

  国内外专家指出:老年人肝肾生理功能衰退,药物代谢和排出减慢,有些药即使按常规的剂量、时间间隔使用,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银杏滴丸被医学界誉为"不用打针的吊瓶",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又能起到打吊瓶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