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的代称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
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后来因此称二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指八十、九十岁。
《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六十以上曰耋。
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 中寿 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期颐:称百岁之人。
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
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
《礼·曲礼》上:“百年曰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