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是这样的:话说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小孩,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体弱的父亲和他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献给了父亲。
夏天,天气炎热,他每天晚上都为父亲扇席,以使父亲安睡。
冬天,天气寒冷,每晚他都先上床,有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受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有所成就,步入仕途后,成为了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好榜样。
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身材高大,耿直豪爽,武艺高强,对父母十分孝顺,是乡里有名的孝子。
子路年轻时,因家境贫困,常去富贵人家干活。
因他饭量大,时常以糠菜、杂粮充饥,但他从不让父母吃一顿糠菜。
有一次,子路听说陬邑有大米出售,而他父母正想吃米饭,但大米价格比杂粮要贵得多。
为了使父母吃上大米,他就给寺庙修路,每天背石块上山。
拿到了工钱后,走50里路上陬邑买米,背回家给父母烧白米饭。
两老连声赞道:“这大米饭真好吃呀!”子路听了心中十分高兴,但他自己则仍吃杂粮。
后来,子路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勤奋好学,长进很快,经常受到孔子的称赞。
但孔子看到他每隔一月总要请假回家,认为他家庭观念太重,会影响学业。
一天,孔子问子路:“你经常请假,是不是你父母有病?”子路回答说:“老师,实不相瞒,我父母最爱吃大米饭,所以学生常要到陬邑背米。
这是不能改变的,望老师原谅。
” 孔子听了,对周围的学生说:“子路真是一名大孝子呀!” 几位学生对子路说:“你从家到陬邑来回100里,难道不辛苦吗?” 子路说道:“双亲年迈,能够给他们一点满足,表达做儿子的一番孝心,这是老师平日对我的教导。
回家背米,既路远又辛苦,但只要想到老人能得到安慰,我就会精神百倍。
” 子路的父母去世后不久,楚国请子路去做官。
他有了百辆马车。
还有100多担稻谷的俸禄,显贵一时。
有一次,子路在用餐时,端起香喷喷的白米饭,对着酒肉菜肴,想到过去为父母负米的往事,感叹不已,就哼起了一首歌: 昔日百里负米,回家两老开颜; 现今父母去世,未能与我同席。
但愿草木不凋,无奈霜雪难熬; 正如鱼儿过河,对着流水而泣。
苍天如若见情,伴来亡灵共餐; 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
歌罢,子路望着米饭佳肴久久不能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