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情况 临床验证时间:1990年11月—1991年3月,验证工作由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组长单位)主持。
全部工作均按“羚羊角口服液临床验证计划”执行。
观察病例总数:196例,其中羚羊角口服液组135例;羚羊角注射液对照组30例;羚羊角粉对照组31例,口服液组中又分为50mg组(40例)和100mg组(95例)。
各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列表1。
观察病例全部为发热患者。
各组均为感冒发热为主,加上扁桃体炎和肺炎引起的发热,均占观察例数的90%以上(参见表1)。
治疗前发热不超过72小时者占95.4%。
中医辩证分型除注射组“风寒型”“风热型”各占半数以外,其余各组均为“风热型”占多数“风寒型”也占一定比例。
二、临床疗效分析 由表2可见,口服液组、注射液组和粉剂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8.1%、70.0%和35.5%。
口服液组的痊愈率与注射液组相仿(P>0.203、P>0.05),而较粉剂组显著提高(P>3.372、P>0.01)。
口服液组的总有效率(91.9%与注射液组86.7%)接近,但明显高于粉剂组(71.0%)(l=3.22,P<0.01)。
口服液50mg组与口服液100mg组之间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l=0.697,P>0.05)。
2、由表2还可看出:口服液组12小时和24小时内体温复常率分别为20.7%和49.6%,低于注射组(46.7%和76.7%),而高于粉剂组(3.2%和16.1%)。
提示:口服液的生效时间较粉剂快而较注射液慢。
3、由表3可见:羚羊角口服液对风寒型和风热型发热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4、由表4可见:口服液疗效与热度有关,对轻度和中度发热的痊愈率(85.7%和79.0%)显著高于重度发热(52.5%)(l=2.27、P<0.05和l=3.078、P<0.01)。
从总有效率看,轻、中、重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5、口服液在服用期和服用后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三、结论 羚羊角口服液对感冒发热疗效确切,其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1.9%和73.3%,其疗效与羚羊角注射液相似,而高于羚羊角粉。
羚羊角粉口服液对风寒型发热和风热型发热均有满意疗效。
两型发热都可使用。
2、羚羊角口服液的疗效高峰时间在24小时左右,羚羊角注射液在12小时左右,羚羊角粉在48~72小时之间。
3、羚羊角口服液两个剂量组间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从节约药源、降低成本角度出发,包装剂量以50mg为宜。
4、临床验证资料表明,羚羊角口服液的临床疗效高峰时间及药物利用度均优于羚羊角粉、又较羚羊角注射液使用方便,易被患者热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剂型。
5、羚羊角口服液未见任何毒副反应,是一种相当安全的解热药。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味特异,微甜。
适应症 平肝熄风,散血镇惊,降血压,预防中风。
用于高热及高热引起的头痛眩晕,神昏惊厥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