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何计算夏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入伏的开始,立秋后还有一伏即为伏天的结束。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
如何计算夏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入伏的开始,立秋后还有一伏即为伏天的结束。
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但是,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所以,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于是,有的时候,中伏期间,可能会超过十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